预约挂号

联系方式

医院位置

表扬信

阳光推介

微信公众号

护士到家

回到顶部

显示
隐藏

特色诊疗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诊疗 > 特色技术

【临床动态】新技术新突破——我院完成首例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

时间: 2025/5/1 来源:本站 访问次数:

近日,我院神经外科团队成功完成首例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下脑转移瘤精准置管引流及活检手术,标志着我院在脑肿瘤微创治疗领域迈入智能化、精准化新阶段。  

患者为83岁男性,因突发右侧肢体偏瘫被送往我院就诊。MRI检查提示患者左侧中央前回(运动功能区)囊性占位病灶。由于病灶位于运动功能区,传统手术易损伤神经导致永久性偏瘫,且患者高龄、基础状况复杂,手术风险极高。经神经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团队(MDT)综合评估,最终决定采用神经外科机器人导航系统联合术中影像融合技术,实施精准穿刺引流及活检术。  


手术过程中,神经外科团队通过高精度机器人导航系统,将患者术前MRI、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与实时定位融合,规划最优穿刺路径。主刀医生神经外科蔡璞主任借助机械臂的稳定性与亚毫米级的操作精度(误差仅0.22毫米),成功避开功能区及重要血管,完成囊液引流减压及肿瘤组织活检。手术仅耗时10分钟,患者切口只有4mm大小,术中出血量不足1ml。


术后次日患者偏瘫肢体肌力明显恢复,能正常下床活动,术后病理确诊为肺腺癌脑转移,根据病理结果,科室将继续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方案。 


 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复杂功能区肿瘤的机器人微创治疗正式起步。随着智能化医疗设备的普及,高龄、高危脑疾病患者将拥有更多治疗希望,真正实现“生命禁区”的精准护航。

机器人导航技术适用于脑出血、癫痫灶定位、脑起搏器植入、脑深部病变激光消融等领域,它彻底改变了传统脑深部手术的局限: 

1.精准定位:通过影像融合与实时导航,实现病灶“靶向打击”,最大程度保护脑功能; 

2.微创操作:无需开颅,仅通过微小骨孔即可完成复杂操作,显著降低感染与并发症风险; 

3.适应高龄:尤其适用于心肺功能较差、无法耐受全麻开颅的高龄患者。  

专家科普

神经外科蔡璞主任提到:“中央前回是大脑运动功能的核心区域,传统手术致残率高达85%以上。机器人技术的引入,使高风险区域手术成为可能,为脑部疾病患者提供了更优选择。”  

专家简介

蔡璞,神经外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近20年,擅长癫痫、帕金森、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脑瘫肌张力障碍、植物人促醒、颅内复杂肿瘤、脑出血微创手术、颅内复杂病变活检的外科手术治疗,擅长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近年实施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手术500余例。

曾在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等医院多点执业,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全麻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植物人促醒手术、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率先开展机器人、神经内镜、显微镜联合应用的神经肿瘤、脑出血微创外科治疗。

咨询电话:88519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