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简称 “房颤”)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不仅以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干扰患者生活质量,更因心房丧失有效收缩功能导致血液瘀滞,显著增加左心耳血栓形成风险——一旦血栓脱落,随血流栓塞脑动脉,可能引发致残甚至致命的脑卒中,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巨大威胁。临床数据显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超过 90% 的血栓起源于左心耳。因此,如何为房颤患者提供安全、高效的血栓栓塞预防方案,已成为房颤综合管理领域的核心难题。
近日,我院心血管内科为一例合并高卒中与高出血风险的复杂“菜花型”左心耳患者,实施了一站式 “脉冲消融+左心耳封堵” 手术,为这类高危复杂房颤患者的诊疗开辟了新路径。
64岁的陈老师因胸闷症状持续2年以上,且再发加重1小时,被紧急送至我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据了解患者有多年房颤史,且曾发生过卒中,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精准评估患者病情,心血管内科团队再次为其进行卒中风险与出血风险评分,结果显示患者卒中评分高达4分,出血评分4分,属高卒中、高出血风险。针对患者的复杂病情,我院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联合西南医院相关领域专家展开多轮充分研讨,考虑患者房颤时间较长,心室重构明显,为进一步提升手术效率、保障治疗效果,团队最终决定采用脉冲消融这一前沿技术,为患者实施 “脉冲消融+左心耳封堵” 一站式手术。
由于手术操作复杂、涉及多环节精准配合,整个过程需在全身麻醉状态下进行。在麻醉科团队的全程专业护航与密切监测下,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按照术前制定的精密方案有序开展操作,首先在心腔内超声引导下完成左心耳无血栓的再次确认,为后续手术筑牢安全基础;随后实施环肺射频消融术并后壁BOX基质改良,通过精准消融干预房颤病灶;待相关电生理验证达标后,为患者实施电复律后转窦;最后,再借助心腔内超声引导与多体位造影技术,精准完成左心耳封堵术。释放封堵伞后,造影显示封堵伞位置形态良好,无残余分流,压缩比控制在理想的24%,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脉冲消融术后基质图
左心耳造影
左心耳封堵术手术过程
此例手术是我院心血管内科首例全麻下开展的 “脉冲消融+左心耳封堵” 一站式手术。尽管整个手术历时约4小时,但相较于传统射频消融手术,脉冲消融技术显著降低了手术操作对患者的创伤与刺激,患者术中舒适度大幅提升,术后恢复进程也更具优势。此次高难度四级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标志着我院心血管内科在房颤介入诊疗领域的技术水平迈上新台阶,更为区域内广大房颤患者筑起了更坚实的健康防线,提供了更优质、高效的医疗保障服务 。
专家视角
心血管内科李馨主任介绍道:“本例手术采用的一站式房颤脉冲消融并左心耳封堵术式,体现了从节律控制到卒中预防的整合治疗理念,为患者提供了更全面、彻底的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了精准治疗目标,也代表了房颤综合管理的发展方向。”
专家简介
李馨,心血管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西医结合心血管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心血管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重庆市医学会心衰学组委员,重庆市卒中学会慢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心血管内外科联合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院协会心血管病管理专委会委员,重庆市江北区医学会医学心血管专委副主任委员,荣获重庆市五一劳动奖章,白求恩精神践行者称号。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相关诊疗,主持重庆市卫健委及科卫联合项目2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 2篇。
联系电话:88519186